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1|回复: 1

商品现货应脱虚就实重塑本真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4-7-25 1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商品现货应脱虚就实重塑本真
近日,商品现货群里来了一位获得商品期货执业“执照”的记者,初来乍到,大谈商品现货的诸多不是,可引经据典,却多是商品期货的玩意。这就好比对着自己的、商品现货的孩子,却大谈他人的、商品期货的孩子一样,让人感觉得有点滑稽。
不过,说什么也好,商品现货让人打上类期货、准期货的“标签”,也已经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了。如此,令人沮丧地也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商品现货——你是谁?你应该是谁了……
商品现货肯定不是商品期货——虽然商品期货传承于商品现货;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商品现货市场就和商品期货市场纠缠不清,并于此间诞生了上期所、大商所和郑商所,并至今还有些这样或那样的“交易场所”,“惦记”着成为上述三家及其后的中金所之后的第五家、第六家商品交易所——更准确地说商品期货交易所。这是多么“悲壮”的中国商品市场“当代史”,可惜,环顾世界商品市场——尤其商品期货商品的发展史;甚至包括世界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史,中国目前数以千计的商品现货市场,想要一朝“鲤鱼跃龙门”地成为商品期货市场——这个证监会的“天子门生”,几乎都成为了“一枕黄粱”。
所以说,商品现货市场,无论你如何投市场之机、投政策之机,而意图谋得下一个的商品期货市场的“准生证”、“户口本”,都将是徒劳的。更何况,商品期货市场的“脱实就虚”亦饱受诟病,且不得不面临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诸多挑战。
如此,商品现货市场能不能“返祖归宗”,从自己大宗商品现货所传承的、专业的商品批发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家门”、“户籍”呢?笔者不知能不能,只想问传承于零售商品市场的淘宝、京东能不能。如果他们说能,那么,也许你就真的能;如果他们都说不能,那么,难道你就不能也能么……
在人类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商品期货在充分发挥其商品市场属性的同时,不断地注入其所需要的资本市场属性、金融市场属性。在同样的今天,批发商品市场——甚至包括零售商品市场,在更贴近商品现货生产、流通的需要的同时,去更加符合产业资本——甚至包括金融资本——的投资及经营管理需求。如此可知,商品现货市场只顾着盯着商品期货市场去“山寨”;只顾着盯着商品现货市场自己的“二亩三分”地,却没有盯着古老的商品市场及其经济的历史与现实传承;没有盯着广阔的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又怎么能够从广袤的商品经济及其市场经济中,寻到到、并认清自己是谁呢?而商品现货市场的兴废,又岂在于人、而不在于己呢!
为了有助于人们认清商品现货——你是谁或我是谁,笔者除在本篇的——商品现货之市场兴废暨前言之外,其后还会以:商品现货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商品现货之商品现货与期货;商品现货之工业品;商品现货之农产品;商品现货之基于知识产权与文化创作需求的商品和商品现货之条块结合的市场布局等六篇文稿,来阐述自己的如上观点。如有不确,还望海涵、指正。
二、商品现货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在拙作《广义资本论纲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将人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质质量的社会价值的生产与流通,用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来加以概括。在这其中,商品价值构成了物质质量及其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而资本价值构成了物质质量及其社会价值的表现内容。以此而论,无论是商品现货、还是期货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本身及金融市场,只有深入到构成其市场的投资资本的主体,到底是由哪一类资本构成或为主的,才能明确地确认某个商品市场,究竟是属于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国内有关政策当局,没有系统把握有关市场性质“认定”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缺失之一。
在笔者看来,认定商品市场的现货与期货性质并不难。其不难的要点之一,就是这个市场的服务主体或客户主体,究竟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因为,这实际是诠释从资金或资本、再到市场,要脱虚就实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
首先,就金融资本而言,其寻求的高流动、高杠杆和高波动——这“三高”的市场投资要求,是产业资本所难以望其项背、或可望而不可及的。在这里,笔者仅以高流动为例。高流动所需要的市场流动敞口,是金融资本寻求其市场投资机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或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金融资本对任何市场,都是不感“兴趣”的。因为,金融资本的投资安全性,往往是通过市场的流动性,来为自身提供保障的。这一点,从某方面来讲,比市场监管方面来得更为重要。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市场流动敞口的本身,也是可以与市场的风险敞口相对应的。这个问题,其实不仅存在于成熟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商品期货市场,同样也存在于目前以金融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国内商品现货市场。可惜的,是目前国内的商品现货市场,其对流动性的监管,却较之上述的市场,存在更大和更多的、来自市场本身及一系列的制度上的种种缺陷。比如对商品现货市场的流动性的监管,到底是谁或应该是谁?是靠“归口”的央行、银监会、金融办,抑或是相应的证监会、商务部等政策当局?还是靠银行等相关行业?如果是靠政策当局,那么,它究竟是谁或应该是谁?如果靠银行,可银行就是金融资本的“祖宗”,又怎么可能真正地起到对流动性监管的作用呢!
其次,就产业资本而言,其资本寻求的、极其重要的自身安全保障,是投资成本。因为,对资本——尤其是投资经营周期长、且流程复杂的产业资本来讲,投资成本其实就决定着投资利润的多少与成败。因此,如果说,金融资本寻求的是市场投资成本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产业资本所寻求的市场投资成本,就是可控成本。
因为,相对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投资成本,不仅成本运行周期长,而且运营的成本项目也比较多。尤其是对商品现货生产企业来讲,其从原材料采购、库存成本,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及劳动力成本,再到产成品的库存及市场营销成本,无疑对其资本的投资利润的最终实现,构成实质而巨大的影响。因此,金融资本所“喜闻乐见”的高流动、高杠杆和高波动这“三高”,至少有其中的“两高”——高杠杆、高波动——尤其是高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产业资本投资成本的可控性。这一点,也恰恰是商品现货市场及其电子交易,所亟需为产业资本、为实体经济,提供相应的、一系列的市场服务的关键。
第三,即使产业资本也追求其资本的流动性,但其流动的渠道与金融资本比,也有着鲜明的区别。因为,就金融资本而言,其资本流动渠道的多向性、灵活性,是产业资本所不能比拟的。这类的金融资本,可以在至少涵盖更广泛的整个产业领域、市场领域——如工业品、如农产品等等,进行其资本投资的“选项”。但产业资本却不能这样的“潇洒”。
在产业资本的投资流动性——当然也包括其成本可控性——上,其对自身产业相关的、上游及下游产业企业投资的“专注性”,是这一类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行业、产业链,来进行包括金融、但并不限于金融的“融货”与“融资”经营的重要途径或手段。比如,不少人对商品现货生产企业——包括商品现货贸易企业,可以亏本向其采购商提供产品或商品供货服务,就是为了维护其苦心经营的产品或商品流动渠道。而这样的、商品现货生产与贸易企业的极其“在意”的流动性需求,目前的国内商品现货市场及其电子交易,又在其市场交易产品、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上,提供了什么样的市场保障呢!
事实上,商品现货市场及其电子交易,如果能够在市场交易产品、服务产品的设计及开发,以及其市场自身的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解决了上述的、产业资本投资成本的可控性问题,那么,其市场所置根的建设与发展基础,就将变得非常厚实、肥沃。如此,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本投资资源的商品现货市场,又何愁那些四处寻求机会成本的金融资本,不为了市场产业资本的投资活跃及市场本身的活跃、而有凤来仪呢!
基于上述的、对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简单诠释,就不难提纲挈领地说明目前国内商品现货、以及其与商品期货市场,从理论到实践的“纠结”,究竟在哪里了。而且,也应当就此明确了商品现货市场当今及未来的——以服务产业资本为主,以服务金融资本为辅——的发展方向。
最后,请业内同仁谨记:帮助各种产业谋生,亦是商品现货市场及其自身行业或产业谋生的根本之道!
三、商品现货之商品现货与期货
无论商品现货市场所服务的主体是产业资本,还是商品期货市场所服务的主体是金融资本,这些市场所服务的主体,其实都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就具有资本为追求利润而存在的投资及投机的二重性。这一点,也已经在笔者的广义资本论纲要的有关章节中,有了一定的系统阐述。
另外,从商品市场来讲,无论是商品现货,还是商品期货,它们都是构成整个商品市场“一奶同胞”;都具有商品——甚至包括其衍生品——价值与价格的、内在与外在的二重性。这就如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也在其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具有投资货币、商品货币的二重性——甚至多重性一样。因此,在谈论商品现货与期货的问题时,是不能就其一个方面或某个领域,来展开客观、系统而科学论证的。尤其是在以下的内容中所涉及的商品现货与期货的、整个商品市场的系统对接问题时,就更不能以偏概全地加以阐述了。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不就上述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而仅就其中的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的系统对接问题,作一点比较简短的“实际”说明。
对于中期以来的、以证监会“认定”为主导的、对商品现货市场的“清理整顿”,坊间多以为有关政策当局“偏帮”商品期货市场之嫌。但纵观国际——如美国对大宗商品高频、“黑池”或“暗池”等内幕、场外交易所进行的司法调查来看;纵观国内商品现货市场自身所存在的、屡禁不止的问题来看,显然是未必如是的。可在国内商品现货市场,以商品衍生品的交易品种及模式,大量吸收社会游资、散户资金进入所谓的场外交易的同时,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所谓场内交易,则存在着逾半数的交易品种,沦为“僵尸”品种的尴尬局面。
问题也许可以说上个十条、八条,但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骨肉”分离,并最终为政策面、市场面及产业面的“脱实就虚”所诟病,显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而这其中,商品期货市场交易品种设计、开发,脱离商品现货市场标的商品及其具体市场认定的闭门造车,恐怕是最最主要的一条。
笔者一直以来强调,一个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的设计、开发,是以多个具体的商品现货市场,以及其交易产品或品种的实际市场交易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商品期货品种的设计、开发,虽然仍具有很强的市场概括性,但其对标的现货商品及市场的具体、现实的交易数据、标准等基本条件的对应、认定,是必须遵循、并具有很强或直接的市场联系性的。
比如,商品期货市场如果在交易品种上,与相应一些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产品或品种——包括商品现货市场本身,形成有机的市场对接,那么,商品市场的现、期市场的套利行为——甚至包括套期、交割体系的系统创新、建立,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实际需求,也对于遏制商品现、期两市场均已或均将存在的投机行为,起到更有效的市场影响力。因为,如果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跨市场、跨品种的套利空间,以及其交易产品、品种更趋于细分的套期、交割空间,那么,无疑对寻求机会成本的投机资本,构成非常巨大的市场操作困难。如此,不仅对产业资本利用上述的、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套利及套期、交割机制,保障其商品现货的生产、流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包括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在内的整个商品市场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系统融合,创造了非常广阔的市场条件。
当然,对于商品现货市场及其交易来讲,通过系统的订单交易,来做实商品现货的批次、批量,远比“山寨”商品期货及其衍生品,做标准化合约、“池化组合”等衍生品交易,更能为实体经济服务;更能反映商品现货及其市场的本真。不过,在商品现货的、系统的订单交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与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等衍生品的产品或品种对接中,要非常清晰地厘清基于商品现货及其权益的市场及其交易,以及基于商品及其衍生品的市场及其交易的系统关系。否则一旦失衡或有所偏颇,那么,目前商品现货市场所面临的存在与发展困境,仍将难以真正地得以摆脱。

更多详情请关注贵金属平台官方微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0

主题

27

回帖

7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6
发表于 2014-11-12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疑对寻求机会成本的投机资本,构成非常巨大的市场操作困难。如此,不仅对产业资本利用上述的、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套利及套期、交割机制,保障其商品现货的生产、流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包括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在内的整个商品市场的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空调技术网 ( 沪ICP备12042334号-2 )

GMT+8, 2024-4-27 12:09 , Processed in 0.0771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